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劍橋撐篙




今年七月, 兩個禮拜倫敦行的最後一個行程,我們來到了傳說中的劍橋(cambridge).


"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。。。我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雲彩。。。。",我對劍橋的印象, 絕大部份是來自徐志摩的詩,再別康橋。


從倫敦坐了兩個鐘頭的火車,來到劍橋,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,一出火車站, 我們直奔康河(The River Cam),想在康河裡, 領略文人筆下劍橋的美。


沿途的小花。


道路兩旁的建築,都是歷史的遺跡。


不知名的教堂,道出了濃濃的古意 。


歷史悠久的小城,走在街上, 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洗禮與薰陶。



大街上滿是觀光人潮。




有名的學術殿堂, 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)。


古老的建築,為這聲名響亮的大學城,勾勒出繁複美麗的天際線。




國王學院的歌德式教堂。






兩旁草地上立的牌子,寫給觀光客看的吧!




國王學院的正門, 除了讚嘆它的壯麗宏偉,我只能快速按下快門!




這應該是女王學院的建築吧?




來到了租船的小港口,可以玩獨木舟, 划船,或選擇撐船。 既然來到了有名的劍橋,自然是要體會一下當地特有的文化, 撐一支長篙。。。。




詩畫一般的美景,楊柳輕拂,波光倒影.....




"那河畔的金柳, 是夕陽中的新娘.。。。",境由心生, 徐志摩當年,就是在劍橋遇到了他心目中的女神,林徽音。




康河全長一千多公尺, 流經各個有名的學院。橫跨其上的橋有十幾座,我們第一個碰上的就是大大有名的數學橋( Mathematical Bridge) ,又稱牛頓橋。


數學橋,這是一座看似不起眼的木造橋,連接女王學院兩岸的校園。傳說是牛頓運用數學和力學原理建造的,全橋沒有使用一根釘子。 後來的學生為了一窺究竟, 拆下了橋,卻無法將它復原,只好用了無數多的釘子將它一一還原。


傳說總是不離牽強附會, 其實這座橋是在牛頓去世多年後才建造的。 無論如何,結構型的組合,數學大師的加持,賦予這座橋更多的故事性與歷史性, 更被世人津津樂道。



康河應該是幽靜的,但是正值暑假的觀光旺季,河面上到處是新手撐篙的塞車打結,盪漾的是遊客初來乍到的雀躍笑鬧。




如果不是家人阻攔, 我很想站上船頭,試試撐篙,感受一下康河的柔波, 探一探河底的軟泥.




一個小時的遊河, 很多北京腔的童稚面孔, 擦身而過。




看看職業撐篙手的熟練俐落,矯健的身型,很多都是來自劍橋學生的兼差打工。



坐在國王學院的大草坪上,享受兩岸風光,絕對是浪漫愜意的,這裡被稱為劍橋的後花園( The Backs)。




廚房橋(Kitchen Bridge),是康河上第二古老的橋。與第一古老的克萊爾橋(Clare Bridge)很像,但是少了橋欄上的圓球。



康河上最有名的橋就屬嘆息橋(Bridge of sighs)了,它連接了聖約翰學院。 這座橋仿照威尼斯的風格,雕工精美,連維多利亞女王都深表讚歎。




據說嘆息橋曾連接學生宿舍與考場,期末考試時, 學生怕不能順利過關,經常嘆息地路過此橋,走向考場,因此得名。另有一說,情場失意者也常到此,對河嘆息,甚至跳河輕生,於是學校把沒有欄杆的橋,改建成今日有著鐵窗的廊橋。




為了怕回程兒子體力不繼,看到了嘆息橋, 我們就調轉船頭,循原路回去了。




也許是多了一條潺潺流動了幾百年的康河,劍橋比起牛津, 除了文化底蘊,多了一點浪漫靈氣。 匆匆地驚鴻一瞥,在我們心底留下一片美麗的風景。


兒子在奮力撐船的同時,不小心把眼鏡遺落在河裡,如果不是硬拉著他,差點就要躍下康河撈鏡而去。回程他很不高興,戲稱" 我會再來的!"


兒子加油, 我也想再來一次!



6 則留言 :

匿名 提到...

跟著 Doris
走了趟劍橋
雖然很想親自前去歐洲拜訪
但時間與環境都不許可
好在有Doris的美圖與好文筆
也身如其境般有著濃濃的書卷氣息
希望弟弟掉眼鏡的小不悅已平復
因為那只是整個美好旅程裏
微不足道的小遺憾

感謝Doris的分享

Serry

Doris 提到...

Sherry:

你的腳力超好, 等退休有時間了, 可以走遍全世界.倒是長途的飛行, 比較讓人卻步.謝謝你的安慰,舊的不去, 新的不來, 小遺憾往往讓我們的記憶更深刻!呵呵!

christinaq 提到...

歐洲的歷史 建築物都比美國有看頭多多 隨便一個小鎮都是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我那天才對我家老爺說 趁年輕 我要多看看 否則老了 走動要是不方便 那時候只有看照片的份了

Doris 提到...

Christina,歐洲的文化建築,風景美食, 一兩個禮拜真的只能走馬看花, 讓人意猶未盡. 旅遊全靠腳力, 真的要趁現在多走走, 多看看.

匿名 提到...

Doris,

看妳把劍橋寫得多美多好啊,連我這原來立定志向不想去英國遊玩(受朋友影晌吧)的人,都被妳那生花妙筆,憾動到現在就想飛去瞧瞧,尤其那「牛頓橋」的典故真是讀來饒富興味,引人入勝。
我好像己隨著妳全家沿著康河,看著兩旁的各大學院,穿過一條又一條橋,很有臨場感!
我與妳看法略有不同,但願妳沒拉住弟弟,讓他往康河跳,這一跳會讓他終身難忘,也讓他會回去造訪好幾回。有一天,他可能驕傲地對他兒子說:遊康河者無數,游康河者唯你爹一人!

Jerry

Doris 提到...

歡迎jerry來訪~

第一次聽到有人不想去英國玩耶!願聞其詳!

對於沒去過的國家, 我都有很高的興趣. 歐洲的歷史悠久, 遺跡建築博物館都值得一看,匆匆兩個禮拜, 大倫敦區都看不完.這趟是我們第一次到英國,大多時間都在看博物館,逛骨董市集, 劍橋遊河是最有趣的一個行程, 所以我整理了照片貼在這裡, 供日後回憶.

七月的倫敦, 不到二十度, 遊河那天氣溫比較高,不過水是冰冷的, 而且不知河底多深, 萬一被水底招搖的水草纏上,如何脫身? 天下父母心, 禁不起任何遺憾啊!

仔細想想,是撐船(PUNTING)的經驗難得,值得一遊!